
上周末,剛剛經歷了一個不愉快的亞洲杯后,中國女籃終于有好消息傳來:中國大運女籃在大運會中以81比69逆轉擊敗美國隊,成功衛冕大運會女子籃球項目冠軍。
這絕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賽后有關質疑卻反而不絕于耳:人家都上大學生!就你找職業球員來冒充學生虐菜!中國籃球弄虛作假虛假繁榮!中國體制只會作弊!為了成績臉都不要啦!
大欺小,夭壽啦!
雖說互聯網法庭不要求“誰主張,誰舉證”、中國隊也確實在一些特殊時期比賽里開過掛;但要說這次說我們打規則擦邊球、用職業球員欺負大學生……那可真是尬黑了。
我們先看看對手的情況:
譬如本屆取得了銅牌的匈牙利隊——大運會12名球員中共計9位來自匈牙利國內女子籃球聯賽、其余三名“大學生”則分別在NCAA的長島大學、波士頓大學和西肯塔基大學效力,而且都是板凳最末端。
匈牙利核心Sitku Zsuzsanna(形式在前),效力于國內的SOPRNO BASKET
ins上有些側顏還蠻好看的……
再比如本屆大運會在半決賽與中國女籃殺得難解難分的波蘭女籃,不僅平均年齡比中國隊大了一歲左右。波蘭全隊12名球員都已經在歐洲各級職業聯賽有出場經歷、其中9名球員來自波蘭本土的波女聯且大部分球員此前都有歐錦賽履歷。
而波蘭隊長、中鋒博爾科夫斯卡(Borkowska)實際上在2020年就開始了職業籃球生涯,今年還拿到了歐洲次級聯賽歐協杯賽季(2024–25 EuroCup Women)的兩個月度MVP,在今年2月的時候,她還一度加入WNBA康涅狄格太陽隊的訓練營。
離隊時太陽隊還專門做了海報
PS:另外說一句,這個波蘭隊實力非常強,基本就是國家隊二隊的水平,之前熱身賽他們就77-71贏過美國大運女籃。因此對于中國女籃而言,在半決賽71-67加時逆轉波蘭女籃很可能才是本屆大運會含金量最高的一場比賽。
要知道當時半決賽里中國女籃一度第二節被波蘭打出9-20的進攻高潮,全隊死死咬住分差,第四節全場拿下14分7籃板的劉禹彤連續被吹犯規畢業,最后常規時間一分未得的田媛媛加時賽拿下全隊9分里的7分并且用一記登式后撤步徹底殺死了比賽(這種三分你在亞洲杯都看不到)。
加時賽……波蘭……逆天改命了屬于是
而經常被拿出來嘲諷中國女籃的老對手日本隊,這次陣容也非常“豪華”,包括山田葵、杉浦舞華、館山萌菜、岡本美優、田中和平、樋口鈴乃等8人都打過日本國內的WJBL聯賽。這支隊伍,甚至在本月初臺灣省舉辦的瓊斯杯中擊敗了同樣在備戰亞洲杯的正牌韓國女籃(沒錯,就是中國女籃亞洲杯雙殺的那支韓國隊),樋口鈴乃更是在面對韓國女籃時狂砍23分并且最后榮膺賽事MVP。
除此之外,阿根廷、巴西、捷克、德國、立陶宛這些國家的派來的大運女隊,無一例外都是以國內聯賽球員為班底,混編一些來自美國NCAA的血緣歸化或純歸化。
至于像印度這樣的國家隊,她們之所以沒有派所謂“職業選手”來,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們還沒有職業聯賽……
所以,大運會有沒有球隊大范圍啟用用職業球員?
有,多的是;
有沒有球隊為了獎牌“臉都不要了”,派出國內的頂級球員?
也有,好幾個國家隊都拼了;
但這些能用來形容中國大運女籃嗎?
顯然不是。
因為中國大運女籃這次的陣容班底,還真就是以大學生為主的。
本次大名單:劉禹彤、唐子婷、李青陽、李星諾、曹博怡、張梓涵、張笑、張書璇、陳玉婕、田媛媛、娜漢、趙若含
本次出征的中國女籃12名球員中,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球員僅3人(劉禹彤、唐子婷、陳玉婕——當然她們都還是各自學校的研究生,學籍沒問題),其余9名球員球員都在來自國內的大學生聯賽,這屬于根正苗紅,純度僅次于美國大運女籃了。
PS:這9人里其實還有曹博怡打過WCBA,不過那是在2021-22賽季,當時為了探索體校結合,“大體協聯隊”在21-22賽季WCBA聯賽作為中國籃協特邀隊伍打了一個賽季,在該賽季的WCBA也僅僅記錄成績并不計入積分與排名情況。
大體協聯隊最終以10勝7負結束了那個賽季
除此之外。
真的沒了。
打日本末節爆砍14分拯救球隊的田媛媛,全隊助攻王李星諾,都還不是職業選手
誠然,中國籃球就像一個最近幾年名聲都不太好的廚子,時不時還能給你整點黑暗料理的大招,一些廚師大賽的關鍵性表現不佳固然也透支了食客們的信任,但本次大運會就是廚子用規則以內的食材做了一頓全場最好吃的精致小炒——你不能嘗都不嘗就罵廚子用添加劑或者水平不行吧?
與其質疑中國女籃用職業運動員碾壓大學生們奪冠、順便拉踩舉國體制和唯金牌論這種國內體育事業的刻板印象,我們其實更應該感嘆李筍南帶領著大運會中國女籃居然能在異國他鄉、裁判不做好且對手實力不俗的前提下連克強敵奪冠。
實事求是的說,在不去評價讓國手參加大運會籃球比賽到底是對是錯的前提下,現實就是各國都在讓二線國手打大運會——這其實早就是常態了,而在這個環境下,最近這些年中國籃球在大運會上用職業球員擦邊的現象反而越來越少(像男籃在成都大運會之前已經連續幾屆場均盡負幾十分,成都派的也都是學生軍,而這次甚至壓根沒有派球隊出征)。
而只有中國喜歡在大運會獎牌榜上走捷徑的刻板印象,事實上也該改一下了。比如本屆大運會,投入頗大的日本就在最后72小時狂攬24金(總計34金)一舉超過中國的30金和美國的28金——是哦,大運會固然是青年隊以賽代練的好舞臺,但誰不想贏啊?
想不到吧,韓國也排第四
所以,盡管中國籃球外部強敵環伺、內部聯賽改革道阻且長;但大運會女籃奪冠背后反映了校園籃球和體教結合的階段性成功。至少,在籃球這個領域,我們根本沒有所謂的“唯金牌論”(至于美國人為什么不重視,就隨便派了個NCAA D1的校隊來……你問美國人去啊!)
至于中國籃球未來如何“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體教結合能不能在“十五五”期間持續輸出人才、中國體育的后備人才培養如何這種宏觀敘事里的憂國憂民話題,那就不是我們今天聊的話題了。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體工隊長”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